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NING XIA HUI ZU ZI ZHI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NING XIA HUI ZU ZI ZHI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NING XIA HUI ZU ZI ZHI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红色的招牌上,醒目标注着“中宁枸杞”;琳琅满目的货架,摆满各种枸杞产品。这样的店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随处可见,也令慕名前来购买“中宁枸杞”的外来游客眼花缭乱。
中宁县检察院就“中宁枸杞”品牌保护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宁枸杞产业协会及各企业代表座谈
“中宁枸杞”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产自这里的枸杞品质优良,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中宁枸杞”品牌因此全国驰名。
“我们的产品有认证,包装、质量都没问题,放心买!”一家枸杞经营店的店主对游客说道。近日,中宁县检察院检察官对办理的“中宁枸杞”品牌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整治效果进行“回头看”,发现虚假宣传、违规包装等枸杞销售市场乱象得到有效整治,经营户和消费者均反馈良好。4月20日,该案入选2022年度宁夏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持续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枸杞产业协会及枸杞企业等各方协作,紧盯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各环节,一体推进‘中宁枸杞’品牌全链条保护,服务保障本地特色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中宁县检察院检察长张月玲表示。
对接司法需求 从办一案到保护品牌
中宁县检察院开展“中宁枸杞”品牌保护专项监督行动。图为检察官走访相关企业,了解品牌保护情况
踱步在零售店的中宁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秦红停住了脚步。她的目光被枸杞产品包装袋上“头茬枸杞”字样牢牢锁定。“头茬枸杞产量较低,且现在已经过了上市时间,这个时候卖头茬枸杞与时令不符。”秦红思考着。经仔细辨别果形,询问相关情况,她和同事判定该产品包装标注与实物不符。
这是2022年7月中宁县检察院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的一条线索。经初步调查,不当标注“头茬枸杞”“百年贡果”等虚假宣传情况在枸杞销售市场并非个例,该院决定就“中宁枸杞”品牌保护情况开展专项调研。
检察官先后走访相关行政单位,与中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宁枸杞产业协会工作人员及相关企业代表座谈,了解“中宁枸杞”品牌发展现状、保护困境,倾听各企业在枸杞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主动对接“中宁枸杞”品牌保护司法需求。
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宁枸杞”商标为中宁县枸杞生产管理站所有,目前仅授权给96户商家销售经营。部分商家未经授权,就使用印有“中宁枸杞”品牌标志的包装袋,且对产品质量把控不严,对品牌口碑形成一定冲击。部分企业代表则反映,网络平台带动了特色农产品销售,但随之而来的假冒中宁枸杞、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问题,也让“中宁枸杞”品牌保护面临新挑战。
通过多方研讨,中宁县检察院决定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推动相关问题整改,并针对发现的枸杞销售包装市场乱象等问题,于2022年8月与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诉前磋商,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共同推进“中宁枸杞”品牌保护。
紧盯关键环节 从行业整治到全链条保护
“‘中宁枸杞’品牌保护涉及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终端消费多个环节,必须紧紧围绕这些关键节点,实施全链条保护。”秦红介绍。
这一点也体现在中宁县检察院在向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的磋商函中。检察机关建议该局规范枸杞生产许可制度,加强对“中宁枸杞”品牌保护所涉证明商标、地理商标等的使用管理,严格落实“中宁枸杞”包装物的审核备案,并对全县市场、商铺、专卖店进行巡查检查和违规整治。中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建议后,迅速落实相关建议,明确整改职责,制定整改方案。
为汇聚整改合力,中宁县检察院督促该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与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标签标识、商标规范使用、消费投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通过专项整治,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开展枸杞质量安全监测341批次,现场检查各类经营主体483户,对11家经营户存在的17处包装物识别标签瑕疵等问题进行现场提示并责令限期整改;立案查处9起,收缴罚款6.3万余元,查扣问题枸杞230kg,收缴违规包装物1万余只;办理消费者投诉等185件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3万元,枸杞销售市场得到有效净化。
加强动态监督 从前置保护到产业振兴
“专项整治力度大、成效明显,但只能算‘亡羊补牢’。品牌声誉、消费者权益、枸杞种植农户、枸杞生产企业权益已经受到了损害。”秦红表示。如何前置保护,从源头起步,全程护航枸杞产业发展,让“中宁枸杞”更好释放品牌价值,也成为检察官关注的焦点。
2022年7月,中宁县检察院与该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中宁枸杞”品牌联合保护工作机制。聚焦推进品牌保护“一站式”服务,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联系和品牌保护相关工作,并联合制定《关于强化“中宁枸杞”品牌保护工作中协作配合的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线索双向移送、重大案件研商等常态化工作衔接机制,实现品牌保护动态监督。
随着今年4月中宁县检察院知识产权办案小组的成立,该院开始探索建立多元化打击与一体化保护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持续打击侵害“中宁枸杞”品牌犯罪,综合运用检察建议堵塞监管漏洞、强化监管质效。同步监督、集中查阅“中宁枸杞”侵权行政执法案件,推动甄别有价值的刑事案件线索,监督行政机关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深化对涉“中宁枸杞”民企案件的办理力度,并出台“中宁枸杞”品牌保护检察服务十条具体措施,满足多元化需求,提供“一对一”“点餐式”全方位法律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涉“中宁枸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宁夏提出要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我们将积极融入党委中心工作,把‘中宁枸杞’品牌擦得更亮,更好为乡村振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张月玲说。
记者手记
采访时,中宁正值雨天。枸杞田里,细雨轻触枸杞树上萌发的绿芽,继而温柔地扑向大地。这里充满着大自然的馈赠,也生长着当地群众日日年年的希望。
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我,近年来,检察机关协同各部门,在助推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工作中更主动作为,更充分履职,“中宁枸杞”这块金字招牌随之越发闪亮,老百姓的日子也越发红火。
在我看来,检察机关立足办案,推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意义深远。这当中,既有对绿水青山的呵护,也有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负责,更有对推进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担当。细雨飘扬,枸杞枝叶轻摆,那是对红色硕果的呼唤,也是对检察关爱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