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
YIN CHUAN SHI XI XIA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
YIN CHUAN SHI XI XIA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2025年5月14日
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
YIN CHUAN SHI XI XIA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2023年以来,西夏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西夏区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上贡献检察力量。
一、注重建章立制
一是做细工作谋划。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宣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制定《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强化重点领域普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等14项重点工作,将《西夏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指标》等工作责任分解压实到部门,重点有序推进工作开展。二是压实工作责任。成立检察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把手主抓的领导机制,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坚持全员、全程普法,将普法内容、普法任务、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等相关条线,明确具体举措及责任人员,把普法融入监督办案、司法救助和诉源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切实做到谁执法谁普法。三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评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把法治宣传教育责任落实纳入检察人员业绩考核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中,通过年初制定普法任务、年中派发普法订单、年底检验普法成效的方式,将普法的次数、成效、受众覆盖范围作为考核依据,持续调动普法的能动性。
二、夯实普法责任
一是抓实领导干部宣讲。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广泛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及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3月,检察长吴韶慧前往宁安巷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副检察长王惠前往德林村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并介绍检察机关职能定位,副检察长唐文皓前往镇北堡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9月,党组成员杨艳前往德林村开展民族团结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宣讲,10月,副检察长王瑞前往镇北堡村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二是抓细活动宣传。依托“民法典宣传月”“6·26”等宣传节点,在西夏区万达广场、宁阳广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宣传站点,张贴“手牵手参与禁毒 心贴心珍爱生命”“全民反诈 你我同行”等宣传标语,发放动漫宣传册、宣传蒲扇等物资3000余份,开展典型案例讲解、法律小课堂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精准普法。聚焦群众关注的法律热点,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专项普法活动,通过送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开展法律宣传53次,覆盖群众8500余人次。围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反诈专题讲座和专题宣传,针对辖区大、中专院校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的情况开展“春满校园 法润学子”法律进校园活动,开展线下宣传23场次,发布线上信息35篇,用身边的案例施法,提高学生防骗防线。组织开展“以检察蓝守护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等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40余人次走进检察机关,展示和宣传检察工作。三是抓好媒体宣传。充分运用《法治日报》《宁夏日报》《宁夏法治报》等传统媒体以及“西夏检察”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等普法宣传,以内容质量提升普法质效。今年以来,在各类媒体发布普法宣传信息210篇,其中,结合工作实际原创信息99条。结合贺兰山生态保护拍摄的法治宣传片《岩羊贺贺的一封“家书”》在最高检2022年度优秀检察网络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入围检察日报正义网“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检察优秀新媒体作品”展播活动,并被选入宁夏检察机关第一届微视频微动漫征集展播,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原创反诈作品《守住“养老钱”幸福享晚年》荣获银川市“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平安文化短视频大赛优秀奖,并在宁夏政法、银川检察、西夏发布等平台推广。
三、培树普法品牌
一是打造“未检”品牌。深入贯彻最高检、教育部《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扎实推进“法治进校园”,以检察长为首的班子成员担任法治副校长,结合“开学第一课”“国家安全日”等时间节点及“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等专项活动,今年以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预防性侵害、校园暴力、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主题的线下法治宣讲12次,发放宣传册2500余册,受益师生20000余人。与宁夏大学联合开展职业体验活动,邀请30名即将毕业迈入社会的法学院学生来我院参观,通过讲解检察机关工作职责职能,开展了别样生动的法治教育课。11月初,未成年人检察团队荣获“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突出集体”称号2名未检干警分别荣获“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表现突出工作者”“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表现突出辅导员”称号。二是打造“宣讲”品牌。以“治未病”为目的,站位依法治理最前端,打造“微光”宣讲品牌,将普法一家“独唱”变为全社会法治“合唱”。以满足群众对法律需求的多元性、实用性为出发点,创新“菜单式”普法教育,采取“社区提交普法订单—宣讲团提供订制普法—社区协助普法宣传”的模式,变被动的灌输式普法为主动的需求型学法,与多个社区建立常态化普法联络关系,开展普法宣传26次、普法讲座23次,建立覆盖西夏区2镇7街的普法微信工作群,编制并推送普法微信34篇。8月,“微光”志愿普法项目荣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路演大赛西夏区级一等奖、银川市级三等奖。三是打造“师说”品牌。聚焦检察业务理论难点、实务操作等需求,做实“西检·师说”实务专题培训,坚持“师说”和“我说”同步推进,聘请宁夏区委党校、北方民族大学等专家教授等开展讲座7次,干警分享办案心得、典型案例等交流4次,参与学法讲法共计356人次,切实提高检察干警专业素质。
四、强化以案释法
一是用好“个案”,开展以案释法。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到检察办案全过程,在案件办理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法律文书说理工作。今年以来对办理的314件审查起诉案件实行一案一说理。加大对因婚姻、同事、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及交通肇事、轻微侵财案件刑事释法力度,全年组织检察听证68件,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第三方力量释法说理、答疑解惑,帮助当事人解开“法结”与“心结”。二是用好“热案”,形成法治公开课。选取危险驾驶、电信诈骗等发案率高的案件,组织宁夏司法警官学院、北方民族大学法学专业学生等进行观摩庭活动,切实发挥旁听一案、警示一片的释法说理效果。邀请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发案单位人员及广大群众观摩职务犯罪案件庭审2次,组织公开庭40余次,受教育人数400余人,为干部、群众上好“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双课堂。三是用好“类案”,促进典型案例宣传。围绕能动检察履职,积极撰写典型案例,把安全生产、毒品犯罪、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热点案(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的宣传教材。今年以来围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撰写典型案例17篇,其中被银川市检察院、自治区检察院条线转发16篇,入选《宁夏检察机关典型案例选编》1篇。
五、存在问题
一是组织协调职能发挥不够,未能真正形成合力。履行普法责任还不完全到位,从整体上研究把握和协同推进各项普法工作还有短板,存在零打碎敲、被动开展的现象。各部门共同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各自为阵、唱独角戏的现象仍然存在。科学调动和优化配置各种社会资源的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真正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二是创新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普法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在实际普法工作过程中,存在内容单调,对群众法律需求研究不够,普法手段、宣传形式缺乏多样性,离普法要求还有差距;普法宣传教育的形式、措施、方法等变化不大、措施不灵、方式不活、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大,普法宣传工作深度和氛围不够。三是普法力量相对薄弱,虽然配备了法治副校长,但在参与学校研究法治教育、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等工作中与学校联系不够紧密,做得还不到位;限于人员数量、业务工作量等现实原因,法治宣传所涵盖的半径多集中于城区的学校和社区,面向乡村、偏远地区、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的法治宣传活动较少。四是普法宣传队伍有待提升,现阶段只是针对特殊时间节点或专项活动开展普法宣传,宣传方式更多偏向于进社区、进乡村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问题等,宣传方式单一、效果不够明显。在与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突出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上还需再下功夫。
六、下一步改进措施
我院将以此次“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为契机,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检察职能,认真履行普法职责,打造普法特色品牌,为推进法治建设贡献检察力量,助力谱写“八五”普法工作新篇章。一是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八五”普法工作。要以这次评议发现的问题为着力点,认真研究检察机关做实做细“八五”普法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切实把普法工作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二是扩大宣传范围及覆盖人群。进一步与共建社区沟通联系,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及宣传对象的反馈意见,及时对宣传内容及方式作出调整。针对尚未覆盖到的辖区内其他社区、乡村、学校、单位等,组织干警及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结合传统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礼品以案释法、解答疑惑等形式之外,可以尝试通过开展知识问答、任务挑战、拍摄情景剧等更有趣味性的活动,拉近与宣传对象之间的距离,提升互动性和参与感。四是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推进“互联网+法治文化”,创新发展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融媒体手段和平台,多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积极参与法治文艺节目、公益广告、动漫微视频评选等法治文化活动,致力推出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法治文化作品,增强法治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
2023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