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宁县人民检察院
YONG NING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永宁县人民检察院
YONG NING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2025年5月14日
永宁县人民检察院
YONG NING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吴宇轩
提到“淡泊名利”一词,我们便会联想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名言。实际上,早在西汉初年,这句话就记载在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中,原句为:“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无法培养高尚的品德;不能做到内心安宁平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通过双重否定,强调了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为了日后的“明德”“致远”。
“淡”和“泊”都是形声字,《说文解字》说:“淡,薄味也,从水,炎声。”“淡”的本义指味道不浓,如《管子·水地》中有“淡也者,五味之中也”,《世说新语·言语》中有“其水淡而清”等说法。后引申为“淡泊、恬淡”之义,“淡”也成为中国哲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泊”:“洦,浅水也,从水,百声。”“洦”是“泊”的古字,今字写作“泊”。“泊”本义即为浅水之貌,引申为停泊、停船靠岸之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浅水易停,故泊又为停泊。”“泊”另一个较为常见的含义是“淡泊、恬静”,《康熙字典》说:“又澹泊,恬静无为貌”,《道德经》中“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的“泊”就是用的这一含义。先秦道家尤为推崇“淡泊”,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在告诫世人不要过分追求身外之物,要保持纯朴的天性,保持内心的安静恬淡。庄子推崇“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淡泊境界,反对“人为物役”,主张过自然恬淡的生活。
然而,淡泊名利绝不是消极厌世、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古往今来,举凡志存高远者,虽对名利“淡泊”,却始终“追逐”心中大道。唐代柳宗元一生淡泊,但他在柳州刺史任上,为民凿百井、释奴婢、办学院、修孔庙、易风俗、兴文化,造福百姓。明代理学家蔡清光明磊落、居官清廉,他常说:“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他一生淡泊名利,却把为天下人谋利当作最高的人生理想,一心为公。古代许多清官贤臣,一生淡泊名利,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始终肩负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家大义,把为民造福作为毕生追求。
淡泊名利是一种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为官从政所必备的素质,众多家族的家规家训中,都有劝诫后世子孙应当淡泊名利的箴言。北宋开国功臣赵普三度入相,显赫至极,却告诫子弟应以身报国、淡泊名利,他说:“吾本书生,偶遇昌运,受宠逾分,固当以身许国,私家之事,吾无预焉。”意在说明为官从政应该心怀百姓、以身许国,至于名利等私事,是不应该考虑的。明朝清官刘大夏一生光明磊落,廉俭为官,他教育子孙“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认为为官从政不单要警惕金钱的侵蚀,还应当远离功名的诱惑,做到清心寡欲,不慕名利。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名言,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了。这句话,对于做人做官都有深刻启示。一个人欲望太强,就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心智;一个人急功近利,势必缺乏长远目光和毅力恒心。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在为官从政的那天起就应该终生铭记:干事创业,既要淡泊个人的功名利禄,更要担起人民的福祉重任;既需放下一己的进退去留,更需负起肩上的公权职责。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正确对待名利,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